【南康視角】上海市房產稅試點信息化建設十周年印象(二)
【前言】
從2011年1月28日至今,上海市對部分個人住房征收房產稅已滿10年。小編采訪了南康科技參與上海市房產稅試點信息化工作長達十年的張春雷,請他簡要介紹上海市現行的房產稅政策、信息化建設的難點和解決之道。
上篇張春雷介紹了上海市房產稅征收概要,本篇將重點介紹上海市房產稅試點十年的四個時期的信息化建設過程。
“集中查詢”時期實現了實現全市范圍內的房產稅認定家庭成員名下住房查詢,并與稅務部門實現信息互聯。
本時期,南康科技配合房管部門,建成了上海市房屋狀況信息查詢系統(以下簡稱“查詢系統”),實現了在全市范圍內查詢家庭成員名下住房(包括已簽訂的一二手房買賣合同),同時與稅務系統建立接口進行信息交互,提高了數據交互的準確性,減少了查詢結果被篡改的風險,具體的系統交互流程如下:

在此系統交互模式下,應納稅面積由稅務部門依據房管部門出具的查詢結果,并結合本次購房合同面積進行認定計算。同時,關鍵的房屋核價也由稅務部門自行完成,各區稅務部門通過購買政府服務的方式,委托一家或多家評估公司駐場提供核價服務。這一時期,評估系統都是由各駐場評估公司自行提供,在同一個行政區內,各家共享一套基價,核價結果同時為契稅、房產稅納稅提供服務。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房產稅價格采用合同價和評估價二價就高原則,房產稅價格核定后即固定,以后每年都按此價格計稅,不再變動。
“集中評估”時期實現全市一個平臺進行存量房屋的價格評估,稅務部門以此平臺出具的價格作為計稅依據。
本時期,南康科技配合房管部門,建成了上海市存量房屋涉稅價格評估信息系統(以下簡稱:評估系統),提供全市統一的核價功能,再結合之前查詢系統的家庭成員名下住房查詢結果,為稅務部門提供一站式房產稅認定和核稅服務。
該系統實現了涉稅評估案件的過程和結果在一個系統中統一管理,為稅務部門、房管部門和估價機構搭建一個涉稅價格評估的公共服務平臺。系統建成之后,上海市每一筆房產稅價格評估工作都在該平臺上流轉。房管部門、稅務部門和估價機構三方的工作模式如下圖所示:

“協同服務”時期實現不動產登記全程網辦及一窗受理,涵蓋房產稅查詢、限購審核、核價、認定、納稅和不動產登記等業務事項。
本時期,房管部門、稅務部門、不動產登記部門相關業務系統同時與上海市大數據中心“一網通辦”平臺進行系統互聯對接改造,完成改造后,在購房人辦理房產稅認定時,無需先向稅務部門申報,而是直接由不動產登記部門一窗或一網受理,三部門改為協同網上辦公。房管部門負責在線上并行做房產稅認定查詢、核定房屋價格再轉交稅務部門。稅務部門完成核稅后提供納稅人網上納稅服務,最后進行不動產登記。
本次信息化改進工作,減少了部門職責交叉,提高了行政效率,實現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節約了購房人辦理房產稅認定和不動產登記的時間,提升了窗口服務滿意度。
在此時期提供了新一輪房產稅改革試算服務,為政策制定提供決策依據。
目前這部分工作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鑒于房產稅新一輪的政策細則尚未落地,試算服務存在不確定因素,故不便展開敘述。
張春雷表示:在十年的試點過程中,誰納稅、納稅面積多少、納稅房屋單價多少,一直是上海市房產稅征繳過程中的難點。下一篇,我們繼續跟隨他的視角,了解南康科技如何與相關部門一起,盡心盡責,積極努力探索解決之道。